(信息来源:资阳区民政局 作者:张建军)近日,资阳区各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热闹非凡,各社会保障兜底对象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有序采集人脸模型、利用电脑或各自微信进行活体检测打卡签到,整个过程不超过一分钟。一类兜底对象李大爷家中有三人,他自己一大早就来到了村部,因为家中还有肢体、智力残疾人员,无法自行前来,自己又不会使用手机,正发愁如何认证,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为其做了登记,并告诉老人工作人员将会统一上门采集数据模板并进行认证,老人满意而归。三类兜底对象小刘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和经济来源,经常在外打临工,此次回村恰逢进行人脸建模,在熟悉手机微信打卡签到程序后,不禁喜出望外,“以前每月都要亲自到村部手工签到,现在即使在外地,也能使用手机打卡签到了,几秒钟的时间,真是太方便了!”
为深入推进城乡低保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强救助对象管理,从源头上彻底杜绝死亡保、僵尸保等现象,实现精准救助,资阳区组织开发了“社会救助对象智能监管系统”。系统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通过电脑和手机远程“人脸识别+活体检测”技术,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足不出户、在家即可实现资格认证的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同时,还充分运用定位技术,实现救助流程的全痕迹化管理,所有档案电子化,所有救助信息公开公示,在我省、我市的互联网+救助工作实践上作出积极探索。4月12日,在全市民政系统脱贫攻坚和社会救助工作会议上,资阳区经验得到市民政局高度肯定并全市推广,参会的省民政厅社会救助管理局局长陈本文在听取监管系统详细汇报后表示,将会把益阳的经验带回省厅,总结提炼,向全省推介。